近日,记者走访苏南多地后发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依托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与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倾力扶持、精准对接,苏南各地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农业走上了“高精尖”的现代化之路。
不求产量求质量
通常而言,水稻亩产基本都在千斤以上,但在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这里的水稻亩产仅为700多斤。不过,不同于市场上两三元钱每斤的售价,东南村的大米零售价却卖到了22.8元/斤。
“产量下来了,质量却上去了,价格因此翻了好几番。”东南村党总支书记兰红娟告诉记者,高价大米的“奥秘”就在于“有机”这块“牌子”。
2013年,兰红娟敏锐地将目光锁定了有机稻米,并流转2000亩土地成立常州市东南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然而,如何才能种出优质的有机稻米,兰红娟心里并没有底。
就在这时,江苏省农科院张勇挂职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在西夏墅镇任党委副书记。了解到东南村的情况后,张勇主动牵线搭桥,从有机稻米产业园规划,到优质稻米品种的引进、有机栽培稻鸭共作技术培训,再到帮助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江苏省农科院参与了东南村有机稻米产业的全过程。
“我们的有机稻米一滴农药都不用。草都是人工拔的,6月至9月的4个月时间,除草人工费开支了20万元。”兰红娟说。在江苏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合作社500亩有机稻米基地采用南粳46等优质软米品种,施用红花草绿肥还田、畜禽肥和饼肥堆积发酵做有机肥,稻鸭共作,并采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顺利取得有机产品认证书。
“东西好,自然不愁卖。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有机稻田的产量是700-800斤,出米率为57%,按市场价格22.8元/斤计算,每亩地总收入最多可过万元。而普通稻米总收入仅为有机种植稻米的1/3。”兰红娟说。
科学种养抢“上市”先机
在常熟市碧溪新区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蚕豆、青菜、冰菜、茄子等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健告诉记者,园区一半以上的蔬菜品种都来源于江苏省农科院。以蚕豆为例,由于采用了省农科院的蚕豆芽苗人工春化技术,其成熟期可以从10月底持续到来年5月份,价格是应季蚕豆的10倍。
记者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看到,一反地面种植传统,草莓长在将近1米高的垄上。据李金凤副研究员介绍,这叫超高垄栽培技术。由于每亩设施成本仅为5000元左右,非常适合发展观光农业。而且,草莓可提前40天上市。
走进常州市阳湖鹅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化养鹅舍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这里的饲喂和清粪全部自动化操作。合作社作为江苏省农科院的科研示范基地,经过畜牧研究所专家大量实验后,实现了反季节繁殖。
“鹅的自然繁殖季节是在冬春时节,而我们通过控制光照和温度、营养水平,使鹅在夏季价格高峰时仍能正常繁殖产蛋,而且正好成功避开了禽流感发生的危险期。”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反季节生产的鹅苗每只价格高达十七八元,是冬春自然繁殖季节鹅苗的3倍左右,每只母鹅的经济效益可比自然繁殖增加120元。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发酵处理后,加工成养殖场上万头羊的饲料;数万头羊产生的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后,通过管道进入农田、果园,提高土壤有机质……
这种“田养畜、畜肥田”的循环种养模式正在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上演”。这条循环产业链上的每一环,都为东林村衍生出了一个产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既带来了收入,又可以将动物粪便、稻麦秸秆等的污染物‘吃干榨尽’,保护村里的生态环境。这背后,是江苏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撑。”太仓市农委副主任冯瑞兴说。
据东林村党支部书记苏齐芳介绍,2007年,村里对全部1800亩土地进行集中整治,成立合作农场,聘请村里种田能手进行生产经营。为提高土地收益,东林村与江苏农科院展开科技对接,在育秧过程中加入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的硒肥,生产富硒大米,市价达8元-15元/斤。由于全程机械化操作,农场1500亩地仅需18个人管理,人均种地达到了近百亩。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发展单一产业,抗风险能力太弱。我们又联合江苏农科院申报多个科技项目,借助他们的科研力量,对秸秆饲料生产、羊粪有机肥生产、农田循环生产、优质稻米加工等技术开展研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农业。”苏齐芳说。
去年,农业产业为东林村村级收入带来收益1000余万元。目前,东林村及周边2万亩稻麦秸秆已经全部实现机械收储、经厌氧发酵生产秸秆饲料,供应约4万头羊的养殖,带动了当地肉羊产业和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农机购官方微信(nongjigou)。